
当我们在选购房产时,经常会听到房产证、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这些词汇,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们背后的含义,导致在购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。那么房产证、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下面一块儿来看看。
1. 房产证
房产证是指政府部门颁发的证明某个房产所有权归属的证书。在购房过程中,房产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文件,它包含了房屋的基本信息、产权人的信息以及是否有抵押等等内容。如果您打算购买二手房,一定要核实房屋的有效房产证情况。
2. 建筑面积
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,包括室内外的所有建筑面积,例如阳台、走廊、车库等。建筑面积是房屋的物理面积,也就是房屋的实际面积。
3. 使用面积
使用面积是指房屋实际可以使用的面积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套内面积”,通常是指居住空间的面积。使用面积不包括公共部分的面积,例如走廊、电梯间等。所以同样是90平米的建筑面积,使用面积可能只有70平米左右。
4. 如何计算房屋售价
在购房过程中,开发商通常会以建筑面积作为费用计算标准,因此同样的房子,建筑面积不同,售价也会有所不同。而实际上,我们购买房屋的目的是为了使用,所以使用面积才是更为重要的指标。如果您打算购买新房,建议您不要只关注建筑面积,还要考虑实际使用面积。
5. 借鉴费用
在中国的不同城市,房地产费用差异较大。以北京为例,2019年底,北京市的房价均价约为57000元/平米左右,这是建筑面积的费用,而使用面积的费用可能会高出建筑面积20%左右。因此,购买房屋时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、资金状况以及市场费用综合考虑,以免被“建筑面积”忽悠。
房产证、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是购买房产时必须了解的重要概念。房产证是房产所有权证明,建筑面积是指房屋的总物理面积,使用面积是指实际可以居住的面积。购买房产时应根据实际需求、资金状况以及市场费用合理选取,不要被“建筑面积”忽悠。



